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石林 >> 石林图片 >> 正文 >> 正文

一家三代14名党员是什么力量让这个党员之

来源:石林 时间:2023/4/21
北京最好皮肤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150714/4655748.html

张锦富和家人一起学习十九大报告

在淳安县石林镇茶园村,有一个全县闻名的“党员之家”,85岁的张锦富一家三代41口人有14名党员,党员里,有30后、50后、60后、70后、80后甚至90后。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户“党员之家”还培养出3位村支书和5位大学生,党员人数从0到14,张锦富一家的日子也从贫苦到了小康。

今天,记者带大家走进这户“党员之家”,通过采访30后、60后、90后三代党员的奋斗故事,聊聊十九大后三代党员的新期待。

张锦富(左一)和家人在天安门前合影

三代党员的不同使命:改田、开路、创业

生于年的张锦富,是村里的的第一个党员。人人都说老张是个操心的人,但很多时候他操的是大家的心。30多年的村支书经历,老张一直是村里的大忙人,当被问起哪件事是他觉得最自豪的,老张会毫不犹豫地说“改田”——把荒地平整成种水稻的田地。

上世纪60年代,村民温饱问题还没解决,怎么让村民吃饱成为张锦富的心头愁,他果断挑起改田造地的重担。老张说,改田从68年开始,一直到71年改完,四年改了四十多亩,而当时这个村子才多人。张锦富深感当时不易,“那时候没有挖掘机,四十多亩田是大家一担一担挑出来的。”

村民们眼里的“女强人”张卫香

生于年张卫香,是张锦富的第四个女儿,33岁入党,不到20岁就在村里“忙活”,先后经历了经费保管员、会计、妇女主任、村长、村支书等岗位,让她最引以为豪的是开路。当说起开路,有点内秀的她异常兴奋,“村前的水泥路,就是我当村长和村支书时修起来的!”

开路是很多男人不愿干的难事,张卫香却迎头而上,为此也吃尽苦头:一方面,开路需要损毁部分田地,需要挨家挨户做工作,以争取村民们的支持;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往县里、镇里跑部门,争取修路资金。通过三年努力,张卫香把坑洼小土路变成平整水泥路,还将路开到了村里的最边缘。

90后创业者刘鑫,是张卫香的儿子。

生于年的刘鑫,是张锦富的外孙,年上大学时入了党。作为一名90后,刘鑫没有经历过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本可以留在父母身边安逸生活的他,却选择独自一人到义乌创业。

大学期间,刘鑫仅花了两年时间就把所有课程都读完,从大三起开始创业做外贸,那时他才22岁。如今,他已有了六年的创业经验,“工作忙、压力大”成为刘鑫每天的生活状态。由于习惯于自我施压,刘鑫很多方面都走在同龄人前面,靠自己打拼买了房子,成为大家眼中奋发有为的有为青年。

改田、开路、创业,不仅见证了三代党员的不同使命,更见证了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张锦富儿子张福根也是一名党员,图为慰问村里老人。

三代党员的共同品质:带头、吃苦、肯干

谈到为什么入党,张锦富说村里需要有一个人扛担子。

“自己没上过学,但我明白党员是用来做难事的。”张锦富说,党员能不能经受住考验,就是在遇到难事的时候。”早上四五点起床出门,晚上十点才能回家,忙到连做饭的柴火都没有,这是张锦富年轻时的工作状态。“当村干部没有一分钱补贴,那时家里条件差,米饭不够就吃地瓜。”令张锦富感到欣慰的是,作为一名党员,他带领大家挺过了那段最困难的日子。

回忆起入党的经历,张卫香有点害羞,笑言:“那时感觉自己不成熟,还怕担不起这份责任,但村民们说我可以。”

确实,在采访的过程中,村民们常和记者提起这样一个小故事:茶园村山高路陡,跑一趟不容易,但如果有谁上山干活喝光了水,张卫香都会跑下山拿水。村民们心疼她,但张卫香却说“年轻人脚力好,多跑一趟不是什么难事。”

与外公和妈妈一样,刘鑫入党也是出于为大家服务的动机。

张锦富在人民大会堂前合影

“大一提交申请书,大二成为预备党员,大三成为正式党员,我是班级里最早一批入党的。”刘鑫说,在他眼里,入党代表着大家对你的认可,成绩、人缘、人品、工作能力、担当等任何一项不达标都不行。如今,这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也被刘鑫带进创业中,得到一家一家意大利工厂的认可,将其在中国的采购权全权托付给刘鑫。

在采访张锦富一家的过程中,记者深深感受到:积极入党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党员更是一种荣誉的传承。

在刘鑫看来,外公的觉悟特别高,虽然年纪大了,但每个月开党员会都会很早起床,催着大家早一点去会场,到了会场也一定会坐在第一排;而在张卫香眼中,父亲是人生偶像,坦言“从他身上学到太多优点,自己的人生道路很多时候都是受父亲影响。”

家里的部分党员(依次:左一是外甥刘鑫,张锦富,张锦富儿子张福根,孙女张文静)

对于党的十九大三代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