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书·——
《人生的智慧》是叔本华的作品,是《附录与补遗》中的经典篇章。这本书的核心思想就是如何幸福的度过一生,叔本华用悲观主义哲学家的眼光,指出了普通人的误区,从健康、财富、名声、荣誉等日常生活方面,阐明了人如何才能享有真正的幸福人生。
——·关于作者·——
作者叔本华是哲学家中的一个异类,他的悲观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是独树一帜的。他30岁时便出版了旷世奇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却反响平平。直到30多年后,《附录与补遗》才为他赢得了声誉。叔本华的学生尼采这样评价他的哲学,他说:我一翻开叔本华的书,就好像马上长出了一对翅膀。
——·本书金句·——
一个人内在拥有的东西是决定他幸福与否的关键。
2.人,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3.人生就像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来回摆动。
4.财富就像海水:饮得越多,渴得越厉害。
5.你是什么样的人,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才是最重要的,其他任何人都与此无关。
——·核心内容·——
一、一个人内在拥有的东西是决定他幸福与否的关键
叔本华认为,人之所以命运不同,在于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人是什么,即广义的人格,比如健康、力量、气质、道德、理智、教养等;第二是人有什么,就是财产和各种所有物;第三是一个人在他人的评价中处于什么地位。叔本华的看法是,幸福的首要因素是由他的内在机制决定的。一个人内心满足与否,取决于他的情感、欲望和思想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就是人是什么,而外在环境对人只起到了间接调节的作用。
叔本华认为要想获得幸福必须克服两大宿敌,那就是痛苦和无聊。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就像钟摆一般,在这两端之间来回的摇摆——所以人要么痛苦,要么无聊,反正总有一项逃不掉。而叔本华觉得,改变这种状态的唯一方式就是获得一种高级的精神禀赋。具有高级精神禀赋的人,他们的幸福来源于自身的头脑,充满活力和意义的人生。这些聪明人的爱好就是阅读、观察、研究、冥想和实践,简而言之,他们需要不被打扰的闲暇。
叔本华有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这本书:人,要么孤独,要么庸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有智慧的人往往喜欢离群索居,因为一个人拥有的越多,想从他人身上获取的东西就越少,他们不会将自己的闲暇时光投入到那些没有营养的社交场合,而是利用自己的高级精神禀赋获得更高的快乐。
二、幸福的人生应当对金钱取之有度、用之有道
叔本华说,要满足一个人对财富的欲望,是无法用绝对或明确的数量来衡量的,只能在一个人期待得到的财产和他实际拥有的财产之间,取一个相对的量。那么衡量一个人是否幸福,他拥有的财富就是分子,他渴望的财富便是分母。一个人幸福与否,既取决于他实际拥有多少,更取决于他内心的渴望有多高。。因此,叔本华对于财富得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财富就像是咸咸的海水,越喝越渴。
叔本华对于金钱有许多很接地气的建议。他认为,人不能太穷,因为从性格形成来看,从小生活优渥的人更容易保持自己个性的独立,不必为了金钱而牺牲自我,做出违背自己心意的事来。从财务管理方面看,穷人在突然获得一大笔财富之后,往往比富人更容易挥霍。因为他们没有像富人一样,从小养成比较合理的理财观。
当然,富人对金钱的运用也不都是合理的,也是因人而异的,最重要的一点还是拥有高级精神禀赋。
三、人生只有耐得住寂寞,才担得起盛名
人生中过半的焦虑与麻烦,究其根源,都是出自于对他人看法的焦虑,也就是因为我们那可怜的自尊心在作祟。但实际上,我们前面提到过,幸福主要依赖自身思想的平和与内心的满足。因此,要增进幸福感,必须避免对他人看法的过度重视,不要被他人的想法左右,以至于干扰自己对于幸福的定义。
在古代中国曾经有人生“三不朽”的说法,即立德、立功、立言。而叔本华也有类似的观念,他认为人获得名誉和声望主要有两种途径:就是立功和立言。叔本华鼓励人们通过立言,获得人生的不朽,而他自己的人生也是在实践这一思想。叔本华也根据自身的遭遇指出了立言的困难,那就是卓越的思想是很难得到同时代的人的认同。因为,一个人若是更多地属于后世,他就越是异类,越是无法被自己的时代所理解。因为他的作品没有沾染上令人熟悉的当代色彩,就会让同时代的人们感到陌生不解,无法获得认可,多半只能默默无闻地度过那个时代。
叔本华认为,一个真正优秀的人,不应该依赖别人而活,也不应该在生活中因为盲目追求合群,而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因为无论“卓越”是以何种形式存在,但凡是优秀的东西,一露面就会遭到人数众多的平庸之辈的群起攻之。因此,叔本华说,只有耐得住寂寞的人,才担得起盛名。一个真正卓越的人,必须抵得过当下的寂寞,才能获得流芳百世的盛名。
撰稿:悦薇
讲述:阿成
文章来源:有书文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