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石林 >> 石林优势 >> 正文 >> 正文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来源:石林 时间:2023/4/27

·十大重庆经济年度人物专访

感言:在中国船舶集团漫长的军工发展历程中,大量案例表明科技创新决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

过往,海装迎难而上,十年磨一剑,突破了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的困局;未来,中国提出的碳中和目标,为风电产业发展描绘了壮阔前景。中国海装将不忘初心、潜心耕耘,持续以科技创新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引领行业进步,助推国家能源结构向深度“脱碳”转型。

在研发人员眼中,他是个“90后”,脑海中总能冒出无数个创意和想象;在中层干部眼中,他是个“挑刺”的人,总要求大家精益、精益再精益;在风机调试员眼中,他是“接地气”的老大哥,不用鼓足勇气也能畅所欲言……

作为重庆市百亿风电产业链龙头企业的掌门人,年以来,王满昌带领中国船舶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海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公司连年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创造三类海上风区小时世界纪录,先后获得“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荣誉。

中国海装5MW风电机组十年磨一剑创造世界纪录

三片巨型风叶“闻风”而动,看似随意的风转化为有用的电,这就是风力发电。风电在国外已规模化发展了数十年,国内陆上风电的规模化发展也经历了十五年,技术相对成熟。然而过去一个时期,中国海上风电产业发展一直面临着天花板——在我国长江口以北广大的三类海上风电资源地区,即便是采用国际最先进机组,年等效满发小时数也难以突破小时。

由于海上风电的可达性差,需要机组自身具备超高的可靠性和自我修复能力。作为需要在野外25年全自动不间断运行的设备,要在国际水平的基础上,再提高运行效率则难上加难。这极大限制了国家可再生能源十二五及十三五规划目标的达成,一度让人笃定中国大半海域不宜发展海上风电。

中国海装十年磨一剑,突破了这个天花板。

今年9月22日,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正式揭晓。中国海装参评的《高效安全海上风电机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荣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王满昌介绍,该项目面向中国复杂的海洋环境,产学研用协同攻关十年,在大型海上风电整机一体化设计、关键零部件研制、智能控制、测试评估与智能运维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创新突破。

该项目成果实现了中国海装H-5MW海上风电机组在年平均风速不足7m/s三类海上风电地区,年等效满发小时数≥h,年平均可利用率≥98.81%,连续7年高效安全可靠运行。10多年前,我国海上风电大兆瓦机型缺失,技术水平与国际存在巨大差距。

早在年,中国海装便开始了海上风电领域的探索,5MW海上风电机组项目就诞生于这一年。在经历了样机运行、小批量运行、批量化运行系列稳扎稳打的过程后,中国海装5MW机组经受住了市场和时间的考研。

在年1月的中国风能新春茶话会上,中国海装H-5MW海上风电机组因“创造三类海上风区h世界纪录”荣获年度最佳机型。这是中国风电行业首个对全球风电行业广而告之的世界纪录,标志着中国站到了行业技术发展的最高处,整机技术实现自主可控。

化“危”为“机”防疫生产两不误

今年的风电行业,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和抢装潮的双重影响,这是中国海装乃至整个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王满昌说,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中国海装的业务量与往年相比呈现出翻番式的增长。

业务量猛增加之疫情影响,中国海装及其配套企业能否及时复工复产,成为拉动风电产业复苏的关键。

危中有机,中国海装如何化“危”为“机“?

王满昌表示,公司通过对市场的紧密跟踪,充分研判,从去年开始就锁定了产能。只要精准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危”同样可以转换为“机”。

今年2月初,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中国海装成为重庆市首批复工复产的企业。同时,在重庆市经信委的支持协调下,还带动了30多家配套企业复工复产,“龙头”效应逐渐凸显,科研创新和产品研发工作稳步向前。

王满昌认为,风电行业属于完全市场竞争的行业,海装能在红海市场扎下根、站稳脚,与所在的中国船舶集团拥有风电全产业链密切相关。

针对风电供应链产能不足,关键部件制约整机交付的问题,中国海装充分发挥全产业链“龙头”带“龙身”的先天优势,积极协同、打破界面、减少环节、提高效率,最大限度降低供应链产能不足的影响。

作为中国海装首个复工基地的重庆总装基地,自2月10日复工后,两天便完成了首台机组的装配、调试。截至2月末,共完成4台成品机组、7台半成品机组。

同样是2月,在高山上的寒风中,一个个运维人员守望着旋转的风电机组。4月27日,中国海装山西寿阳项目完成首台机组吊装,这是复工后,中国海装自建风场完成的首台机组吊装。

截至今年8月底,中国海装营业额同比增幅达.2%,累计同比增速排名重庆市第一。

新闻联播镜头对准中国海装大数据平台

作为国家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的“双子星”平台建设单位,中国海装目前在全国建立了十大总装基地,运行维护全球超过台风力发电机组。

接下来,中国海装将“御风逐海”。

王满昌介绍,中国海装海上8MW、10MW级风电机组已经取得设计认证、国家工信部立项的海上浮动式发电技术研制工作正有序推进,积极拥抱风能的数字化时代,建成了LIGA大数据中心,致力于打造智能风机、智慧风场,大数据智能化应用方面取得的成效获央视新闻联播实名点赞;整合风电全产业链,构筑起了包含风资源评估、风场开发、风机研发设计、整机生产交付、安装运维的整个风电全生命周期的完整产业链,形成了从叶片、齿轮箱、发电机、控制系统等关键部件到各类配套件的全系列研发、制造能力和产业链体系。

做风电全生命周期完整产业链,中国海装已在重庆有了小型“样板”。

位于重庆万盛经开区南部石林镇的南天门风电场,截至年11月底,南天门风电场累计安全运行天,累计发电量万千瓦时,累计上网电量万千瓦时,年平均风速为6.16米/秒,年等效满发小时数超小时。

王满昌说,立足更长远的未来,为充分发挥集团产业链优势,中国海装牵头组建了中国船舶集团风电事业群,包含中国船舶31家成员单位及行业内优质供应商,业务涉及风电整体解决方案的设计、兆瓦级风机研发及制造、运营维护、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等,可实现协同创新设计、协同制造、协同服务。

在践行社会责任方面,截至年底,中国海装的累计装机容量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炭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万吨,再造森林约5亿平方米。积极推动精准扶贫,与彭水三义乡结成帮扶对子精准扶贫,为所辖村庄安装余盏路灯,建立文化墙绘17面。同时,在云南丘北、勐腊县、江苏如东、新疆哈密、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连庄河等多地开展捐资助学及扶贫扶弱公益项目。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陈翔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