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初心,石林印记
峥嵘岁月,运筹帷幄,千里跃进大别山;缅怀雄狮,传承伟业,铭记丰功载史册。如今,刘邓大军的革命精神早已深深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永不褪色的红色基因,刘邓大军留下的不仅仅是石林军事会议旧址,更是一座永远的丰碑。寻址探史,悟思明智,为学习党的理论,重温党的历史故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石林镇,感悟生生不息的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精神。
石林镇概述
石林位于中国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石林乡,主要景点有石林军事会议旧址、华北第一柏、汤河水库等。
年6月10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在石林法隆寺中佛殿召开各纵队首长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副司令员徐向前、腾代远、参谋长李达以及各纵队首长陈再道、宋任穷、王近山、陈锡联、曾思玉、王宏坤、王秉璋、杨勇等。石林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贯彻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制定的“两翼钳制、中央突破、三军配合”的战略方针,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打入蒋管区,挺进中原,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解放全中国的序幕。
景区内有一柏树,因其有年的树龄,被誉为“华北第一柏”,也称长寿柏、寿星柏。此外,汤河水库也因有许多鸟类栖息,而被称为天然鸟类博物馆。
石林会议意义
石林会议召开的特殊背景及其承载的重大历史使命使之成为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军事会议,石林会议是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具体表现,也是将解放战争引向国统区、推向全国的前奏,而这一前奏的地点和出发点就是从石林开始的,因此这次会议不仅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而且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也具有一定地位。
此外,石林会议重申了“支部建在连上”制度,强调“支部建在连上”“党指挥枪”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立军之魂,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动摇,石林会议不仅是一次军事会议,而且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是一次重要的里程碑式的会议。
同时,石林会议是刘邓精神的集中体现,其中包括:顾全大局,敢于担当的精神;艰苦奋斗,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齐心协力,精诚团结的精神等。
重温石林会议,对于军队建设,继承和弘扬革命传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实践活动准备工作
——积极联系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
——小组内部线上分配任务、安排行程
实践活动开展
——将军巷,追溯红色记忆
(此处为图片)
年6月,石林会议召开期间,参加会议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参谋长李达及陈再道、宋任穷、陈锡联、曾思玉、王宏坤、王秉璋、杨勇、秦基伟、曾绍山、杜义德、郑国仲、阎红彦等各纵队首长20余人居住在石林镇中石林村,驻扎期间纵队首长们及人民子弟兵和石林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军民情谊,留下了一段“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的佳话,当地群众为纪念这段军民情谊,把这条小巷亲切的称为“将军巷”。
——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旧址,重走红色足迹
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旧址正门
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旧址正门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旧址九重门
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旧址内战略军事图
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旧址九重门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旧址内战略军事图
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旧址内战略军事图年6月,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参谋长李达等各纵队首长20余人在这座九进九出的大院子里为贯彻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及毛主席制定的“两翼钳制、中央突破、三军配合”战略方针召开多场会议,以此为据点,考察当地实际讯息、集思广益、灵活应变,刘邓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举行了著名的豫北战役,石林成为刘邓大军功不可没的战略后方,在此遗址内也为法隆寺石林会议的正式召开做了战略准备。
院内门房分为军事指挥室、参谋室、邓小平居办室、伙房、陈列房等不同用处的房间,屋内是利用老物件遗留以及现代手段复原对当时场景的重现,研讨作战计划的长桌和煤油灯、挂在墙上的军事战略图以及窗前的书桌等,成为回顾历史的重要遗迹。
——法隆寺,挖掘红色故事
(此处为图片)
(此处为朱嘉龙写的内容复制粘贴)
访谈红色人物
张爷爷照片留念访谈内容如下:
访谈人:程威受访者:张爷爷
程威:老爷爷您好,我们是郑州大学寒假社会实践小组,我们想向您请教一些石林当地的红色历史故事,您看可以吗?
张爷爷:可以。
程威:请问您是如何了解到刘邓大军曾驻扎在此以及石林会议的。
张爷爷:我们这里几乎都是辈辈相传当年刘邓大军的故事,我也是听之前的老人说的。
程威:那么您认为当村民谈起刘邓大军是什么样的态度呢?刘邓大军在您印象里又是怎么样的形象呢?
张爷爷:我们这边的人啊经常会在将军柏下乘凉或者墙边晒太阳,聚在一起忍不住会说起当时军队驻扎在村里的情形,每次这种时候大家都很自觉的严肃起来,不像拉家常时的嬉笑,大家对刘邓大军都很尊敬,当时村民说的最多的就是“都是好人啊,住到家里,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挑水劈柴都替咱做了”“以前咱这儿也来过国民党的军队,都跟土匪差不多,见啥拿啥,还打人。解放军一来就让人觉得不一样,不拿咱家的一点儿东西,吃啥用啥都给钱,解放军战士不管在谁家住,那家的水缸一直都是满的,借的东西用完就还回来,干啥事之前都会问问咱,那真是让人心窝里都是暖的”。所以,刘邓大军来村里以后,我们当地的村民都去支援前线,抬担架、做饭、照顾受伤战士,还有很多年轻人都去参军了。
程威:您认为当地的红色文化教育宣传做的到位吗?
张爷爷:这点我觉得特别好,这几年镇政府也很重视,还拨款给我们修理维护历史遗迹,经常有学校组织学生来参观学习,我们前几年还请了晴空一鹤合唱团来参加石林会议召开70周年暨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纪念活动的文艺汇演。
程威:好的,听了您的讲话我受益良多,谢谢您愿意抽时间回答我们的问题,张爷爷再见。
站在党旗下,传承中国魂
(此处为小慧视频)
团队合影留念照
体悟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经典
红色基因发源于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弄清楚从哪儿来”需要重温红色经典,“弄清楚往哪儿去”需要勇于担当使命。
本次的“追寻初心,石林印记”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在此次活动中,我们每位成员重走刘邓大军的革命道路,亲身体验军民鱼水情,参观历史遗迹,更进一步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军队的作风,石林会议重申“支部建在连上”,对此后的“三湾改编”以及军队建设起到重要作用,通过一系列崭新的治军方略,逐步确认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基本原则,正是由于党的正确领导,中国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伟大胜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战略结果。在作风上,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时刻保持谨慎谦虚、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具有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和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将军巷、释林人家、法隆寺等旧址无一不在彰显着军民一家亲,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组织发动群众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独创的法宝,为人民是根本宗旨,靠人民是根本力量,对人民是赤子之心,在艰苦奋斗的岁月里,共产党人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唤起了广大工农,形成了不可战胜的革命力量。
石林镇之旅让我们深刻领悟到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军队战无不胜,中国人民战无不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符合中国发展的正确制度。
制作不易,点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