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乡村避暑经济发展模式解析②
依托“渠道”,掘“金矿”——依托区位和交通优势,吸收主城及其他避暑经济大市场客源辐射。
城乡统筹发展网-乡村振兴杂志讯记者陆睿
对于旅游而言,“渠道”究竟意味着什么?
在回答这个问题以前,请先想象一下以下画面——
夏天,你驾驶着小轿车,行驶在日本北海道的乡村公路上。抬眼侧目,蓝天白云下,皆是绿草如茵、牛羊遍野的乡村美景。
冬天,你乘坐小型飞机,翱翔在美国阿拉斯加的茫茫雪原上空。低头俯首,雄浑的雪原和浩瀚的北冰洋尽收眼底,大自然的力与美动人心魄。
春天和秋天,你钻进蒸汽机车,穿行在英国乡间。车窗外,巨石堆砌的中世纪城堡、哥特和巴洛克风格的教堂以及极富贵族气息的英式庄园交替映入眼帘,就像一部车轮上流动的英国历史。
……
对人和区域性产业而言,公路、航道、航线都是人、车、物和资金流动的渠道。
旅游产业也不例外。
而正在奋力成长的重庆避暑经济,尤其需要充分利用渠道所催生的“聚变效应”。
那么,又如何才能充分利用?
且看重庆基层的探索——
对接“渠道”,将客源“拉”到家门口
——积极建设对接平台,把新“渠道”所蕴藏的资源流变成自己的“客源地”。
年7月初,万州区高铁站。
一列来自重庆主城的高速列车由远及近,驶到站台前停稳。
车门打开,一群头顶统一遮阳帽、身背同款登山包的老头老太太,嚷嚷着钻出列车车厢,又兴高采烈地朝车站外走去。
高铁车站一侧二三十米处,就是配套建设的长途汽车站。
年愈六旬的高阿姨是这群老人的“头儿”。她说:“我们准备到开州满月乡避暑。在这里下了高铁,再转乘到开州的直达车,半个小时就能到开州城区。”
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铁路网和连接郑州—重庆—昆明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公里的渝万高铁途经渝北区、长寿区、垫江县、梁平区到万州区,自年11月开通后迅速成为一条贯穿渝东北的新的大动脉。
而在这条大动脉强劲的脉搏中,大量客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也开始涌动。
对高铁沿线的避暑旅游项目而言,这无疑是一块新出炉的“大蛋糕”。
要分享“蛋糕”,就必须对接“渠道”。
对此,紧邻渝万高铁终点站的开州区打出了一记“组合拳”。
一是紧盯“源头”——到重庆主城及周边等客源地开展旅游推介活动,宣传包括避暑游在内的本地旅游项目,吸引客源。
二是对接“渠道”——通过优化服务,配套高铁站开通直达开州的班车、降低各大景区特别是相对偏远的避暑游景区来往高铁站的交通成本,加快客源在交通节点和景区之间的流转速率。
通过采取高铁+直达班车等新服务方式,重庆主城到开州的车程从4小时缩短到1.5小时。
不仅仅是开州,依托渝万高铁,奉节、云阳、巫溪、巫山等沿线区县也竞相发力,重庆主城这个巨大的避暑游市场,就这样被一点点“拉”到了家门口。
自建“渠道”,打通避暑旅游“任督二脉”
——依托国家和市级、区县各级重大交通项目,积极配套相关硬件“渠道”,对客流、车流进行“倒流”。
又到盛夏。
行走在万盛区石林镇白花村,可见小桥流水、山花绚丽,巴渝民居栉次鳞比,来自万盛城区和重庆主城的游人悠游其间。
看着眼前这个设施完备、生意兴隆的避暑景区,很少人知道,这里曾经是一个偏僻贫困的所在。
以前,白花村产业发展滞后,很穷,也因此成为了市级贫困村。
穷则思变——在寻找脱贫致富道路的过程中,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的注意力聚焦到了“清凉”资源上。
据当地村干部介绍:“白花村地处大娄山余脉之中,海拔—1米,常年气温20℃,森林面积1.9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67%,负离子达到10万个/立方厘米。”
虽然资源得天独厚,但要发展避暑经济,百花村却还有一个“短板”——路。
“渠道”不畅甚至没有,怎么办?
那就自己动手开辟“渠道”。
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万盛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道路建设,一大批项目相继启动,条条大道在乡间延伸;石林镇党委、政府也下大力气对当地乡村公路进行了新建和提档升级。
仅年,石林镇就新修公路6条,改扩建10条。
在长期的不懈努力下,白花村包括道路交通在内的各项基础条件渐渐改善。
大批游客逐渐云集白花村。
截至年7月,白花村已发展农家乐32家,带动就业余人,年接待游客30万余人次,旅游收入达0万元;人均纯收入从年的元提升至元。
在全市,这样的故事并不罕见——在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原本偏僻落后的乡村依托本地“凉”资源,积极建设和拓展对接避暑旅游市场的渠道。随着一条条扶贫路、产业路、小康路和景区路不断延伸,深藏于巴渝群山深处的“凉”资源也一点点变成了“热”产业。
融入“渠道”,实现景区营销“几何倍率传播”
——通过延展景区覆盖面,推动自身融入“渠道”辐射范围,实现对渠道相关资源的“零距离”对接。
在位于涪陵区蔺市镇的美心红酒小镇,有一个名叫“鸡公山”的小山岗。
登上山岗,便可俯瞰整个景区。
严格来说,红酒小镇并不是典型的避暑景区。然而,经过中国门业“龙头”美心集团的持续建设,这个拥有众多亲水项目的主题公园,如今已经成为吸引主城及涪陵城区客源消夏纳凉的一大胜地。
站在“鸡公山”上,你能从浓密植被的缝隙中,瞥见在山峦丘陵间盘旋的沪渝高速公路。
盯着这条东西交通大动脉,美心集团总裁助理杨孝永踌躇满志地说:“美心正在联合高速集团,打造沪渝高速蔺市段特色服务区。”
在这句话背后,彰显出红酒小镇的一大“野心”——通过建设高速公路特色服务区,红酒小镇景区就可以覆盖和融入高速公路这个重要渠道,形成“渠道+景区”的紧密复合体,由此成为全国首个和高速路道口实现“一体化”的乡村旅游景区。
特色服务区一旦建成,景区建成区就将覆盖高速路道口。届时,景区吸纳过境客流的速率就将从“乡村公路级”跃升为“高速公路级”;而营销的传播范围,也将沿高速公路纵向延伸,从而实现最大化传播。
这就是红酒小镇的“野心”——通过延展景区拓展覆盖面,直接和客源及营销“渠道”融为一体。
无独有偶。
毗邻著名的黔江小南海景区的黔江区小南海镇新建村,也依托自身宜人的生态气候资源和深厚的民俗文化资源,积极打造建设了“土家十三寨”景区,并通过道路配套和服务优化等方式,积极“融入”和“对接”小南海的市场辐射能力,如今已经初见成效。
闻名遐迩的长寿湖景区更是先人一步——凭借渝万高铁建设的“长寿湖”站点,长寿湖景区完美实现了和渝万高铁的“一体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