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贵高原的滇池出水口——昆明市海口镇螳螂川畔的西南仪器厂西南山麓,有一处绮丽的岩溶地貌自然景观,苍崖拔地而起,石峰突兀,参差错落,世人称“小石林”,徐霞客当年至此,也曾深感“不虚此行”。
趁着假期,我和妻子慕名爬上了这座石城,这个季节,山上各类野花香气四溢,树木苍翠,鸟儿在石崖和树林间飞来飞去。在岩溶形成的洞穴、隘口、过道中穿行,有一种穿越时空、回归史前原始生活的感觉。有一处两面石壁对阵间隙的半空中,夹着一块椭圆形的巨石,千万年都没有掉下来;另有一处较细小的崖顶上,顶着一块几乎正方体的大石头;还有一处崖壁上被侵蚀出一个心形的门洞,人正好可以从这里自由通过。这些奇迹用鬼斧神工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明崇祯十一年(年),时年51岁的徐霞客来到石城。后来,他在《徐霞客游记》中对石城赞叹有加,称此地“阖辟曲折,层沓玲珑,幻化莫测,钟秀独异”,赞叹它“岭头峰石涌起,有若卓锥者,有若夹门者,有若芝擎而为台,有若云卧而成郭者”,观之让人流连忘返,到头来,“犹令人一步一回首矣”。从此,这片范围不大的岩溶地貌逐渐被世人知晓。
徐霞客到此游过50余年后,清康熙二十九年冬(年),云南提刑按察使许弘勋巡视螳螂川时,特来此一游,对之钟爱有加。看到石壁内有大小两块空地,周围被峰壁环抱,如坚固的城堡,欣然写下“石城”二字,从此这个景观有了正式的名字。作为当朝著名书法家,他即刻题“湖天锁钥”及“云庄”各一帖,并五律《许弘勋石城壁诗》二首,以隶草书成,责成工匠镌刻于石城之上。
抗日战争时期,大量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被迫迁往川滇的深山之中,包括兵工署第51兵工厂在内的光学仪器、枪械、水泥众多企业就在海口镇落地生根,这里离昆明不太远,交通也算方便,又有大山保护,可以避免敌机的轰炸。海口镇从此成为了云南工业的摇篮,直到今天也是昆明不可或缺的工业重镇。
在那个艰苦的岁月,人们把石城下的大山掏空,成为车间,在里面生产抗战物资,生活区就建在下面的山谷里。那时的人们,很少会在意山顶上美丽的石城风光,更多是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