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石林 >> 石林介绍 >> 正文 >> 正文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为何行礼时男子要跪

来源:石林 时间:2025/3/12

在宋人所著的《云谷杂记》、《石林燕语》等书中,都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宋太祖赵匡胤曾问集贤殿大学士赵普这样一个问题:都说男尊女卑,可为什么在行礼的时候,男子要跪拜,而女子则不用跪拜呢?赵普虽然身为大学士,当时却没有回答出这个问题。

后来赵普又问遍了朝中的礼官,可是没有一个人能说出这男女拜礼的起源,最后还是祁国公王溥的儿子王贻孙给出了答案,他说在武则天称帝之前,女性与男性的拜礼是一样的,也需要跪拜,到了武则天时期,才规定了女性可以“拜而不跪”,以后的历朝历代一直延续了这一制度。

太祖尝问赵普,拜礼何以男子跪而妇人否,普问礼官,不能对。贻孙曰:“古诗云‘长跪问故夫’,是妇人亦跪也。唐太后朝妇人始拜而不跪。”普问所出,对云:“大和中,有幽州从事张建章著《渤海国记》,备言其事。”

那么唐朝之前女性的跪拜与男性的跪拜是否真的一样呢?根据《周礼》记载,古代的跪拜一共有九种,分别是:“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这里面最后一项“肃拜”指的就是女性的拜礼,东汉的经学家郑玄在《少仪》注中写道:“妇人以肃拜为正”。

既然知道了“肃拜”是女性的拜礼,我们再来看看“肃拜”时的姿容是什么样子的,在《周礼正义》中有这样的描述:“盖跪而微俯其首,下其手。则首虽俯,不至手;手虽下,不至地也。”有学者考证,根据商周古文字中“女”字的写法,便可以看出女子“肃拜”时候的仪容。

根据上述资料,我们可以发现,即使在唐代武则天改制之前,女性的“肃拜”姿容与男性的跪拜叩头还是有很大不同的,男性的跪拜之礼,看起来要比女性的“肃拜”之礼要更重一些,而这与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似乎是相矛盾的,那么造成这种矛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有学者认为这还要从人类在原始社会时期说起。

在《“跪拜礼”的起源和消亡》一文中,说了在原始社会时期,男性和女性之间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当时人类刚刚开始直立行走,但走起路来依然是腰弯背曲,双手下垂,这样的走路方式对他们来说并不轻松,所以当人与人见面之后,会本能的四肢着地,一来可以进行短暂的休息,二来表达彼此的敬意,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见面之后四肢伏地的礼节。

后来人类进入了母系社会,那时人们“知其母,不知其父”,每个氏族中的族长,首领都是由女性担任,通常是有女性负责支配家中的一切,女性在当时的社会体系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受到人们的高度尊重。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父系社会的初期,按照这样的社会规范,人们在相互表示敬意的时候,自然是男性对女性更为恭敬,而女性只要做出轻微的应酬式的回礼就可以了。

在经过了漫长的进化之后,人类行走的时候躯干不再弯曲,休息的时候也不再是四肢着地,而变成了在地上跪坐,于是女性在对男性回礼的时候也不再需要两手伏地,而男性由于当时的社会制度,在向女性表示恭敬之时,则仍然要达到双手伏地的程度,渐渐地,男女之间在表示敬意的习惯动作上就出现了差别。

郭沫若先生在考证甲骨文的时候曾指出:“殷世于先妣特祭,兄终弟及之制,犹保存母系时代的孑遗。”所以说虽然后来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但是在母系社会形成的这种表示敬意的习惯却没有改变,甚至在阶级社会制定礼仪的时候被统治者确定了下来,并一直沿用了很长时间。

到了唐代武则天称帝,她在制定礼仪的时候,将女性的拜姿改为了正身直立,两手当胸前,微俯首,微动手,微屈膝,这样的拜礼在当时被称为“女人拜”。在唐宋时期,女性在行这种拜礼的时候,口中还要称“万福”,所以也有人将这种拜礼称为“万福礼”。这种“万福礼”一直持续到了清朝,在清代的《周礼疑义举要》中写道:“今时妇人之拜,直身而微动其手,微曲其膝。”

至此,我们可以知道,女性的拜礼之所以会与男性的拜礼不同,主要是因为这种拜礼在“女尊男卑”的母系社会就已经形成,后来又经过了女皇帝武则天的改进,所以才会成为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样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8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