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石林 >> 石林图片 >> 正文 >> 正文

绿色能源风光无限华能贵州分公

来源:石林 时间:2023/1/17
北京白癜风治疗的价格高吗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韭菜坪上,韭菜花和远处的风电机相映成趣。

烂漫山花,簇拥着风车滚滚;满目青翠,屹立着素塔白杆。这是一台台风机、更是一道道风景。   贵州之巅——韭菜坪,风机的塔筒上醒目地刻着“中国华能”四个蓝色大字,远看上去,犹如翩翩君子临风玉立。   类似的场景,逐渐“风”行黔中。自年4月以来,华能贵州分公司已建成投产26个风电项目和9个光伏项目,新能源装机容量达万千瓦,风电装机居全省第一。年发电量23亿千瓦时,可节约标煤约6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万吨,减排二氧化硫1.6万吨,减排氮氧化物吨。   绿色发电、清洁能源,黔中大地日渐竖起了一个“华能范”。“大风扇”转出的“网红地”

年4月19日,华能贵州分公司在赫章县韭菜坪建成省内首个风电场,使得韭菜坪景区再一次“加分”,成了贵州著名的“网红”打卡地之一。“刚开始以为‘大风扇’会给我们生活造成影响,没想到却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福利!”回想起韭菜坪风电场建设之初的情景,赫章县红星村村民李旭仍记忆犹新。

光伏发电场。

李旭说,当时“大风扇”被运来时,吓了一大跳,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风叶,没想到这次建在了离自己家不远的地方。那段时间,村民几乎一有空就会去看风机安装。   迎风屹立的风机,与紫蓝色的韭菜花海融成了一幅绝美画卷,每年吸引了五湖四海约20万名游客前来观光、采风、摄影,已然成为当地的新地标,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李旭和老婆以前靠在浙江打工贴补家用,自从韭菜坪装了大风机,来游览的人日渐增多后,他们决定回家自主创业,开起了一家农家乐。由于他家离风电场较近,来这里的游客大多会在这里吃饭,旺季的时候,一天利润就能上千元。   李旭类似的例子,在红星村比比皆是。

风力发电一道美丽的风景。

据悉,韭菜坪风电场装有1.5MW风力发电机组56台,总装机容量84MW。风电场总投资8.07亿元,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于年3月24日正式开工,年6月29日投产;二期工程于年7月1日投产。截至年底,风电场累计发电量为16.45亿千瓦时。   随着风电场项目陆续建成投产,风电场道路建设到一些人迹罕至、风景独特的区域,自然景观陆续被发现、成为韭菜坪景区的自然亮点。风电场的建设补充了赫章县能源供应,减少了化石资源的消耗,缓解了全县环境保护压力,促进了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助力赫章贫困县脱贫摘帽。“天上石林”景区风景宜人,让人神往,而风电场旋转的机组成了旅游发展的催化剂。   目前,华能贵州分公司在贵州区域建设的大韭菜坪风电场、小韭菜坪风电场、乌江源风电场、大爬山风电场等都为当地旅游业发展带来了福音,在大爬山风电场,场内道路则被充分利用,建设成国家级环山自行车赛道。   强劲飞转的风机,风机下成群的牛羊,助推了贵州旅游景观的“热浪”。建设性保护获点赞

4月的贵州,正是雨季。雨后的观风海镇,碧空如洗,空气如滤,让人心旷神怡。一台台风机矗立在碧绿的山梁上,一丛丛高山杜鹃点缀其间,美轮美奂。

华能大韭菜坪风电场。

观风海风电场年8月开工建设,年9月建成投产。风电场装有2MW双馈发电机组24台,容量48MW。年,观风海风电场完成利用小时小时,是贵州利用小时最高的风电场,并获得中电联5A级风电场荣誉称号。   “在风电开发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秉持建设服务国家战略,做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红色’公司;同时,践行能源革命,助力生态文明,做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提供清洁能源电力的‘绿色’公司;我们还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的‘蓝色’公司!”作为华能第一批来到贵州的风电建设者,在基建战线上工作的安明生对公司理念如数家珍、满脸自豪。 安明生告诉记者,我们施工过程中,致力于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让这里的山更青、水更绿、环境更美丽。   建设伊始,观风海风电场就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重要位置,坚持“最大限度保护、最小限度破坏、最强力度修复”的原则,做好水保环保措施,减少施工过程对山体和林草的影响。经过优化,观风海风电场进场道路、升压站占地面积、风机施工平台面积均得到有效缩减。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没有砍伐一株杜鹃,全部对它们进行了移栽。”该公司相关负责人指着观风海风电场上的杜鹃花骄傲地说,如今风电场周边的美丽风光,与华能建设者的精心施工和悉心呵护息息相关呢!   在高海拔的喀斯特地貌地区进行植被恢复不是一件易事。这里气候寒冷、土地贫瘠,雨季过后,大半年时间里降雨稀少,植被生长缓慢,种下去的树苗和草皮,上半年还活得好好的,下半年有可能就枯萎了。为了让种下去的绿植能够成活,华能贵州分公司建设者们采取地表土复原、土壤改良等多种措施,精心照料着它们的成长,不让一寸土地因风电场建设而裸露。   华能贵州分公司所做的,不仅仅是对建设地的保护。   年,捐款60万元帮助风电场所在的贫困地区发展绿色蔬菜产业和牛羊畜牧业,采购贫困户农产品90多万元;风电场长期聘用当地村民担任厨师、保洁、司机等工作,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每年都会开展“金秋助学”活动,为贫困学生送去爱心礼物;自发组织开展“关爱贫困学生·助力成长成才”活动,长期资助公司风电场所在的威宁地区的贫困学生。    刮来风、送出电、留下情,带来了“金山银山”,留下了“绿水青山”,还留下了“深情厚谊”。   作为景区管理部门的赫章县文旅体广电局局长况华斌说,华能贵州分公司是有“范”的公司,应该为他们点赞,他们建设性的保护和对当地的支持,是一家新能源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直观体现,值得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千里眼”背后有智慧

“通过一个小小的显示屏,我们可以随时对风电场的运行状况了如指掌。”华能贵州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投入运行后的观风海风电场,日常值班人员只有3人,由邻近的雪山风电场统一管理。但是,每个风电场的各种运行参数、告警信号等,都可以清晰地显示在公司研发的集控中心各个屏幕上。   该公司的集控中心,是依托公司大数据平台建成的智慧化运维体系,包含风电场无人值守系统、智能仓储系统、无人机巡检系统、智能机器人巡检系统、复杂地形下风电机组在线运营分析系统、生产调度视频指挥系统和故障诊断系统等。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各智能运维平台支撑子系统也是公司独立开发完成。

集控中心一屏监管公司旗下所有风电场站。

这个集控中心意义何在?   近年来,华能贵州分公司人均劳动生产总值超过万元,人均利润处于省内行业领先水平。   “正是因为有了集控中心这个‘千里眼’,可以将现场人员从日常监控的繁重任务中解放出来,投入到运行维护工作中,从而大大减少了生产用人数量,实现风电场‘少人值守’模式。”该公司负责人说,比如观风海风电场和雪山风电场,两个风电场5期风电项目加1期光伏项目共31.64万千瓦装机,生产运维人员一共13人,仅为标准人员配置的一半不到,有效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此外,通过集控中心平台的整合,实现了对所有风电场的集中监控和统一调度,打破了信息孤岛,智能化运维管理初见雏形。   年11月19日,贵州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发文同意该公司集控中心正式运行,并将中调直调风电场调度受令地点转移至集控中心。这是贵州省首家取得贵州电网调度受令权限的风电远程集控中心,标志着实质性生产管理集约化阶段正式进入。   既是“千里眼”,也是“慧眼”!华能贵州分公司的创新,为风电行业的智慧运维打下了基础。

党员突击队是华能攻坚的“主力军”。

创新能力与建设能力往往是成正比的。近年来,华能贵州分公司在黔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建设,累计完成风电、光伏等35个项目的建设。其装机容量由年的53万千瓦增长至年超百万千瓦,到年底,公司完成了49.35万风电、光伏项目建设,累计装机容量增至.3万千瓦,装机容量年均增长26%。居高如何“加码发力”

作为一家受人称道、驭风而行的新能源公司,华能贵州分公司到底有啥“绝招”呢?   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注重以党建引领,注重创新,将各项业务融合发展,是公司事业取得发展的核心要素。   该公司成立了创新工作室,充分发动广大一线员工,群策群力,推动各项目实施,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同时注重解决现场难点、痛点,使员工的科技能力、动手水平得到锻炼与提升。   公司经常举办技能竞赛、岗位竞聘考试、安全生产知识竞赛等活动,利用安全生产培训平台、VR实操培训系统,积极开展体验式安全培训,确保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十四五”是推动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的重要窗口期,也是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全面实现无补贴平价上网的关键时期,已经居于高位的华能贵州分公司将如何前行?   “‘十四五’期间,我们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还将持续‘加码发力’,从夯实资源入手,有针对性地开展资源普查及调研,积极锁定优质资源,为贵州现代能源事业贡献力量!”该公司负责人如是说。

 关爱儿童、捐资助学是华能常态。

“继续推动可再生能源高比例、高质量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作出华能人应有的贡献!”这是华能贵州分公司全体职工共同的心声。

手记 将绿色发展坚持到底

  绿色,是贵州最为靓亮的底色。   作为一个从事新能源产业的专业团队——华能贵州分公司进入贵州以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清洁能源”。华能强调的“绿色”,既是产业本真的坚守,也是浓浓的人间烟火。   有破才有立,这似乎也是对工程施工必然破坏环境的一种合理解释。可是,华能不!从建“天上花海”大韭菜坪风电场,到建“百草坪”乌江源风电场,公司狠抓环保的全过程管控,强调对环境予以建设性的保护。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给当地景区锦上添花!   华能走到哪里,都注重和当地老百姓打成一片,支持民生、助力教育,充满人情味,这既是一份责任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尊重。   华能十年追风逐日、艰苦鏖战,建成投产的系列风电项目和光伏项目,刷新了诸多记录,创下了数个奇迹,堪为我省新能源行业的“标杆”。   牢记“进驻贵州、建设贵州、发展贵州”的初心和使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一起守,时时处处彰显央企不同一般的担当和作为。我们深信,越来越多像华能一样新能源企业的崛起,必将为贵州高质量发展添加新动能!   让我们和华能一道,将绿色发展坚持到底!

通讯员马辉谷燕楠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王亚玲编辑周朝义   编审李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