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石林 >> 石林资源 >> 正文 >> 正文

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

来源:石林 时间:2025/3/12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传递健康和希望 https://auto.qingdaonews.com/content/2018-06/19/content_20138493.htm
江苏惠山

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风万壑传。

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于宋神宗熙宁七年()春,登临惠山主峰时所作。惠山在今江苏省无锡市西郊,旧时地方志记载在县西十里。诗题中的钱道人名叫钱潁,字顗弟,长期隐居在惠山,号惠山山人。他是苏轼的老朋友。小龙团是宋代产于建州(在今福建)的一种名茶。据宋叶梦得《石林燕语》载:“建州岁贡大龙凤团茶各十斤,以八饼为斤。仁宗时蔡君谟知建州,始别择茶之精者为小龙团十斤以献。”蔡君谟即宋代著名书法家蔡襄。

北宋达官贵人喝茶非常讲究。

他们不但喝,而且主要是玩儿,还有花样。

北宋流行的茶艺——点茶非常讲究——宋徽宗曾经将它细化成八道程序。最后的点,主要是指在茶沫上用牛奶等作画,类似今天的蛋糕造型,不过当时立体不了。

点茶效果图

前边提到的小龙团,一年也只有十斤,可见讲究。

苏轼喝茶一般不太讲究,渴了到路边人家讨一碗也喝,只要解渴就行。

但本诗反映的是他比较(不敢用最)讲究的一次。

注解一下

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谒钱道人)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烹小龙团)

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登绝顶,望太湖)

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风万壑传。(赞钱道人)

解析一下

首联说,江南的山我都跑遍了,越跑越喜欢,见山更是流连忘返。这话不说钱道人,其实也是说钱道人的。因为这山里住着钱道人,留恋山也就是留恋钱道人。委婉一些罢了。

颔联得细说一下。上行下效,皇帝有了小龙团,慢慢大臣们就也有了,慢慢苏轼就也有了。此时虽然珍贵,所以,苏轼不怕费事,要近泉去烹,但已不稀少。

这一句苏轼很得瑟,写得仙风飘飘的感觉,潇洒得不得了。

龙团,新茶要白

小龙团,有八饼一斤,有十饼一斤,一饼也就二两左右。而且到后期,利用茶毫,强调其白,名曰“胜雪”。形圆而白而小,所以苏轼称其为小团月。这个小团月——饼乎?月亮乎?这个称呼好,强调了茶可爱,我珍爱。所以,苏轼才不怕费事,要到惠山之上这第二泉来试烹。

这里是想用实践检验一下“好茶配好水”的理论吗?

看来苏轼兴致蛮高。

但是,试烹的结果如何呢?他不说。

这货,吊胃口呢?

接下来只说风景:九龙脊上三路萦回曲折,绝顶之上看五湖,水光翻动,好好看啊。最后他听到半岭松风在所有的山谷里传响,想起了阮籍问道孙登,孙登啥话不说,等到阮籍下山,他又吹直敢口哨,那口哨所说就像今天的松风一样,在所有的山谷里传响。

水光翻动五湖天

孙登的典故见于《晋书》,登字公和,共县(今河南辉县)人,隐居汲郡北山土窟。好读周易,鼓一弦琴,见者皆亲乐之。嵇康慕名而从之游,三年,所问皆无答,康临别将归,登曰:“子才多识寡,难乎免于今之世矣!”后康为司马昭害。阮籍闻其名而访之,问而不答,唯有笑声。籍对之长啸,复不答。乃辞别下山,行至半岭,忽闻松风回荡,有啸声如凤鸣,响彻天地,即登之啸声。既归,感而作《大人先生传》。

在这里,苏轼有拿孙登比拟夸奖钱道人的意思。

因为都是隐匿山林的人。

只是不知道钱道人会不会骄傲地说“我是我,孙登是孙登,我是唯一的”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88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