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们下午好!今天,我要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我昨晚做了一个梦,梦里啊有一只小熊,小熊带我去探寻了一个有趣的‘书法公园’……”近日,浙江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学生吴晨悦,对着直播镜头跟随一只憨态可掬的“小熊”玩偶,边走边将她的“梦”娓娓道来。
这是吴晨悦所在的“聚光团队”为乡村学生上直播课的情景。屏幕的另一边是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武坚中心小学四年一班的43个孩子,他们和吴晨悦同步体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书法之旅。
为破除信息壁垒,培养乡村学生的文化素养,浙江财经大学以学校艺术学院毕业书法展“从浙里出发”为教学内容,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云上“看展+授课”,给多公里外的乡村学生精准提供第二课堂。
“我曾在年到贵州乡村支教了3个月,在那期间深刻感受到了城乡教育资源的巨大差距。所以在年初,我和其他四个同学成立了‘聚光团队’。‘聚光’有两层含义:一是象征着团队的初衷——聚焦每个学生的高光时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二是代表着我们团队成员——每个人都是一束小小的光,但聚集在一起就能够发出更明亮的光,照亮乡村孩子们的成长之路,助力乡村振兴。”团队负责人宋晨青回忆道。
为使书法课富有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聚光团队巧妙地采取了童话故事的形式:团队成员扮成卡通熊,吴晨悦通过“小熊小熊,你在看什么”的提问形式自然引出书法作品,并在“小熊”的带领下串联起整个书法展。当“小熊”走到《西湖梦寻》作品旁,吴晨悦介绍道:“这幅书法用小篆字体,誊写了明末清初散文学家张岱的作品,张岱以西湖景色为开篇,向我们展现了杭州西湖周边的风光以及西湖的变迁。小篆形式平衡对称、上紧下松,是由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逐渐演变而成的,至少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呢!”
在聚光团队的书法课堂上,孩子们不仅能学到知识,还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小朋友们,你们看《西湖梦寻》中的‘梦’字,最上面像人的眉毛,中间像人的眼睛,最下面大大的框犹如人的房子,意思就是人在房子里闭上眼睛睡觉就会做梦。我的梦里出现了一只小熊,大家的梦里会有什么呢?快快拿起手中的笔,将在‘房子’里画出你们的梦。”在四年一班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纷纷和吴晨悦一起,在纸上绘下纯真的“梦”:有的画了可爱的小狗,有的画了绽放的花朵,有的画了精美的蛋糕……“线上”团队成员主讲,“线下”老师配合和组织教学,这样的“双师”模式使这节直播课既有趣又高效。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书法,聚光团队将《出师表》《赤壁赋》等优秀文学作品带入课堂,还介绍了小篆、行书、楷书等字体的发展和美学价值,让学生在领悟汉字之美中探寻经典之妙。“这次以线上书法课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他们对书法的兴趣,还加深他们对课内古诗文的了解。课后许多学生表示‘没看够’,希望下次能够继续和‘小熊’学习书法知识。”武坚中心小学的冯老师表示。
据悉,至今聚光团队已奔赴淳安县石林镇中心小学、海宁市长安镇盐仓学校聆涛小学等浙江省内28所小学,他们和浙财大的留学生们合作,为乡村孩子提供公益性英语教学,打造“沉浸式”口语课堂。“今年我们将重心放在素质教育上,后续还会去科技馆、美术馆、历史馆等地,在那里定期开展线上‘云课堂’,并将受众拓展到省外更多的乡村孩子。”吴晨悦说。
“乡村振兴,必要振兴教育。我们团队以‘扶贫必先扶智’为理念,积极投身第一线,践行青年使命,用自己的知识技能为乡村建设添砖加瓦。未来我们将走往更多小学,让我们这一束束‘光’,点亮更多乡村孩子的‘梦’。”宋晨青表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