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开国之后,有一个人曾经几起几落,但始终在官场上屹立不倒。不仅宋太祖赵匡胤赏识他,将他视为心腹,连宋太宗也对其赞赏有加,也把他当作自己的肱骨之臣。这个人就是赵普,他的发家史和北宋那些名臣大有不同,竟然是从做男佣开始的。
君臣相遇要从后周时讲起,赵普本是一名小官吏,而赵匡胤已经为周世宗柴荣所欣赏。当赵匡胤攻下滁州的时候,赵普被当时的宰相范质推荐给赵匡胤。在那个混乱的年代,文官并不吃香,赵普不能骑马打仗,当初并没有引起重视。
此时,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生病了,要在滁州静养,赵普就主动提出:反正我在军中也没有什么差事,不如留下来照顾你父亲吧。赵匡胤当然求之不得,于是把赵普留在老父身边。
赵普对待赵弘殷那是如仆似奴,他终日守在床边,端茶递药,衣不解带,困了就睡在老人家的床前,比亲儿子还要孝顺。赵弘殷的病逐渐好转,经过病痛折磨,对待人生更为珍惜,对在身边殷勤伺候的赵普也颇为感激。
赵匡胤回来以后,见到父亲红光满面,大为放心,本来他拉着赵普聊天只也是表示感谢之情。没想到在闲聊的时候,发现此人谈吐还很有见识,好感顿时油然而生。老父亲在旁边撺掇说一些好话,于是,赵家人就不说两家话,从此赵普被当作赵匡胤同宗族来看待。
从这一刻开始,赵普就跟随了赵匡胤,成为了他的左右手。他是小吏出身,没有读过太多书,不会之乎者也的大道理,但做事干练,每次处理得都井井有条。在那个年代,这就已经很不错了,务实型人才比那些只会夸夸而谈的腐儒要强太多了。
再后来,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取得天下,赵普在其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最主要就是把篡位之事洗白,把宋太祖个人的野心变成了手下人贪图富贵,因而很让皇帝的满意。
尽管如此,赵普一开始还是没有当上宰相。宋太祖为了稳固政局,不便任命资历不够,难以服众的赵普,他沿用了后周时期的宰相。这样的安排,让北宋王朝度过了危机重重的初期,让宋太祖有时间将不服气、不满意的节度使和将领一一清理。
又过了四年之后,直到乾德二年,在平灭了李筠、李重进的叛乱,又利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夺得武将的军权后,宋太祖终于任命赵普为宰相,将后周的范质,王溥、魏仁浦三相全部罢免。赵普终于从一介籍籍无名的小字辈,一步一个脚印走上了政治舞台的前端。
但是,赵普的学问实在太差,为此还被宋太祖所羞辱,这是记录在叶梦得《石林燕语》中的一个故事。赵匡胤对自己的年号乾德非常满意,他对宰相赵普和翰林学士卢多逊说,乾德年号自古没有用过,寓意又如此深刻,能彰显大宋的国力。赵普立即阿谀奉承,说这个年号是取得不错。
可是在旁边的卢多逊却冷笑一声,淡淡的说:“好是好,可惜早在几十年前的前蜀国就已经使用过了。”
赵匡胤大吃一惊,马上派人去查阅前蜀的档案资料,果然和卢多逊说得一模一样。宋太祖大怒,对宰相赵普发起火来。他虽然不像刘邦、朱元璋那么残暴,但作为马上天子,脾气还是不小的。
说就说了,骂也骂了,宋太祖还不解气,顺手拿起笔,蘸上墨汁,在赵普的脸上画了一个花脸。一边画一边还说:你怎么比得过卢多逊,宰相还是要用读书人啊!
赵普被狠狠羞辱了一番,又惊又怕,第二天上朝还不敢洗脸,又被群臣所嘲笑了一番。得到宋太祖的许可后,他才敢将花脸洗掉。
这个故事在很多南宋文人的笔记中出现过,有的把卢多逊换为陶谷。但不管是谁,赵匡胤埋怨赵普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赵普是乾德二年才被任命为宰相。
卢多逊是朝中的后生晚辈,学问很大,聪明强记,文辞敏捷,但也就是这样,他排挤赵普,想取而代之。卢多逊的父亲是个聪明人,深知姜还是老的辣,多次劝说儿子不要与赵普斗。卢多逊不听,最后还是被东山再起的赵普斗垮,在流放崖州的寓所病死。
赵普呢,不仅被宋太祖多次鄙视没有学问,还让他多看看书。赵普先后伺候两代帝王,在他临死的时候,家人发现他的书箱中就只有半部论语,留下了“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