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回上朝,王安石出了洋相。宋神宗只盯着王安石看,还大笑不已,王安石不懂皇帝的笑点在哪,等同事们发现后,他又多一个外号“包拯2号”。
后世人给王安石贴的标签是:邋遢,不修边幅。
那天上朝后,宋神宗发现王安石的胡子上有虱子在爬,就大笑不已。等同事们都发现后,都嘲笑他:这是一只受过皇帝检阅的虱子,规格不是一般高。
同事们对他的刻板印象就是不讲卫生。
靠“脏乱差”出圈,这不是王安石的头一次。
王安石在扬州给韩琦当秘书时,常常头发不理,脸不洗就去上班了。
后来,韩琦看不下去,误以后他私生活不规矩,有意提醒他:小王啊,年轻人要注意身体。
王安石并没有理解深层的含义,照样蓬头垢面就去上班了。
这样的故事听得多了,大家都信了:王安石又懒又脏。
《宋史·王安石传》中记载:“性不好华腴,自奉至俭,或衣垢不浣,面垢不洗”。
还有《石林燕语》中记有:“王荆公性不修饰,经岁不洗沐,衣服虽敝,亦不浣濯。”
宋人笔记关于王安石的脏乱差很多,最早出现类似记录的是《邵氏闻见录》。
其文称苏洵为攻击王安石头,反对变法,特意写下《辨奸论》。
意思是说王安石不爱洗脸,衣服换得也不勤,称不得贤。
王安石真的又懒又脏吗?
在《东轩笔录》中有一段吕惠卿和王安石的对话。
吕:你脸黑是一种病,建议用药物园荽洗白。
王:这不是病,是天生的。
沈括的《梦溪笔谈》也有相关记录。
医生:脸黑可用澡豆美白。
王安石:天生的,洗不白。
《东轩笔录》的作者是魏泰,其姐夫曾布与王安石一同实施变法;《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和王安石是同事,两人对王安石相当熟悉,可信度高,能有力证明王安石只是肤色黑而已。
《坚瓠集》里也说过王安石“肤理如蛇皮”。
王安石曾与过一首诗《疥》:浮阳燥欲出,阴湿与之战。燥湿相留连,虫出乃投间。搔肤血至股,解衣燎炉炭。方其惬心时,更自无可患。呼医急治之,莫惜千金散。有乐即有苦,惬心非所愿。
大意是劝诫得了皮肤病的人赶紧治,不要误了时机,不是自己亲自经历过,能有这心境吗?
据此推测王安石的肤色黑是因为早年得到皮肤病,并有证人。
宋神宗曾向三朝老臣张方平打听王安石,张方平说:“某次我去王家见过他。那时王安石还是个孩子,穿着粗短布褐衣,全身长满疥疮,正在打扫庭院,犹如一个仆役”。
这就说得通了,王安石还是孩子时,长过疥疮,但是由于缺少全理护理,留下了皮肤问题。
是皮肤病还是不讲卫生,清代学者李绂、蔡上翔等人研究发现,《辨奸论》之后,才有人广泛传播王安石不讲卫生的毛病。
而《邵氏闻见录》的发行时间是南宋,时间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
一来《邵氏闻见录》的作者邵伯温不认同变法,二来宋高宗也对王安石也持批评态度,二者相呼应。
李绂、蔡上翔等学者考据后证实,《邵氏闻见录》中确有邵伯温事后伪作成分。
所以如果再有人说王安石邋遢,别当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8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