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荣松,这个出生于普通农家的人民教师,数十年如一日,始终怀揣着对“三尺讲堂”的热爱与执着,培育着乡村教育的星火。他在哪里,课堂就在哪里;学生在哪里,他专注的目光就在哪里。38年扎根乡村,他燃烧了青春,挥洒了汗水,用平实的行动,诠释着教育中“爱”的丰富内涵。
茶园小学位于石林镇茶园村,这里山路崎岖、群山高耸,海拔多米,冬季特别寒冷,偶尔还会被大雪封山。目前,这所学校只有7名教师,81名学生。作为学校里“教龄”最长的教师,今年57岁的令狐荣松为了照顾山里的孩子们,已经在此坚守了38年。
常有人问他,这样的日子不辛苦吗?他总是淡然地回答:“我已经习惯了。”成为一名教师后,他遇到过无数不尽人意的事情,痛苦过、烦恼过,但只要看到孩子们纯真的眼神和对知识的渴望,他就瞬间恢复了坚守下去的动力与决心。
他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他的故事并不惊心动魄,但那些渺小的瞬间发生的一桩桩小事,却感动着每一个聆听的人。
带着初心把汗水挥洒故土
黝黑的肤色、利落的短发,眼前的令狐荣松和其他教师一比,着实显老得多。年,19岁的令狐荣松从49中学毕业后,选择回到了故乡石林镇茶园村,只因这里的学校紧缺教师。当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茶园村最偏远的和平小学任教,自此开启了他作为一名乡村教师的教书生涯。
从在乡村受教,再从高中毕业后回到乡村教学,令狐荣松见证了石林镇茶园村乡村教育的发展,也留下了许多对乡村教育的观察与思考。因为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私下里,他被当地群众称为“播种希望的大山使者”。
当学成归来,年轻的令狐荣松回到石林镇茶园村,走在乡间的田埂上,蜿蜒的山脉与天空相接,这里的土地和土地之上的人们,都带给他朴实的熟悉感。山大沟深,外面的人不愿进来,山里的孩子却渴求了解外面的世界。“我从小随家人在茶园村这片朴实而又边远的山区成长。当年的我,最希望的就是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可能在发达的地区,那种希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感受并不强烈,但在这里,却真实而迫切。”令狐荣松说。
那时的和平小学,教室陈旧矮小,操场泥泞坑洼,是万盛最偏远的村小。距离场镇40多公里,来回一趟得翻山越岭,步行10多个小时。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令狐荣松一干就是25年,多次谢绝了去镇上学校教书的机会。
那些年,学生的课本、作业本、教学用品等,都是由令狐荣松肩挑背磨运到学校,直到年这里通了公路,才告别了步行运输。为了教学需要,为了方便师生出行,他用自己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元钱买了一辆摩托车,让和平小学进入了“私车公用”时代,学校的一切物品,皆由这辆摩托运送。由于弯多坡陡,道路通行条件差,令狐荣松不知摔跤过多少次,受了多少次伤……
最令人感动与钦佩的是,令狐荣松还带领当地村民修建了一座电站。上世纪80年代,茶园村仍旧使用煤油灯照明。什么时候山里人能用上电?什么时候孩子们能在电灯下读书写字?令狐荣松突发奇想:“能不能在深山沟修个电站呢?”带着这个想法,令狐荣松多次考察,查阅各种水电书籍,不计得失,反复试验,花尽积蓄,组织带领村民参与,终于利用当地水力资源建成了电站。至此,茶园村的油灯照明成为历史,一缕缕透着现代文明气息的电光在大山深处闪耀。孩子们不但能在电灯下学习,也能通过电视看到“外面的世界”。
拼尽全力创办我区第一所寄宿制小学
年,令狐荣松接到了一项新任务,组织创办我区第一所寄宿制小学。他甚是明白上级领导的苦心,石林镇的村居大多分散在交通不便的深山里,孩子们往往天不亮就出门,伴着月光回家,既不安全又耽误了学习时间。创办寄宿制小学,将住家离学校远的孩子集中起来教学,保障了他们的安全,也更方便教学。
同年8月,他成功地将万盛最偏远的和平、柏树、青龙三所小学合并,创办了我区第一所寄宿制小学——茶园小学。然而,合校过程中,许多学生家长不理解,也不配合。为此,令狐荣松带着同事翻山越岭,踩着羊肠小道去学生家中做合校宣传和解释工作。
令狐荣松回忆,有一次,他刚到一位学生家里,便被家长一盆“冷水”泼来:“令狐呀,你想合个‘大学校’当‘大官’嘛?可孩子上学就苦啰!”面对板着脸不理解的学生家长,他心平气和地解释:“合校有诸多好处,孩子全日制住读,生活有补贴,师资优良,开课齐全,一定会学得好、成长好。”从下午谈到晚上,思想保守的学生家长终于想通了。经过多天奔波,三所学校的学生家长都同意将孩子送到茶园小学就读。
合校后,师生多了,既是好事,又是麻烦事。为了解决师生住宿问题,令狐荣松亲自动手,将原有的教室隔成宿舍和办公室。他和工人师傅一道,新修了乒乓球台,安装了篮球架,修建了厨房、浴室,并添置了洗衣机和电冰箱等。整个暑假,他一直在忙碌奔波,假期结束后,他瘦了整整十斤。
对令狐荣松来说,管理寄宿制小学,最辛苦的是对住宿幼童和留守儿童的管理。“学前班和低年级学生易尿床,生活难自理,为此,我每夜几次起床到寝室巡查,照料学生。”令狐荣松说。
为了孩子住得舒心、玩得顺心、吃得开心,为了贫困儿童、留守儿童得到优先呵护,为了优化办学条件,令狐荣松花了很多精力和时间,找了许多社会团体、好心人和志愿者,资助帮扶了不少特困生读完了初中、高中、大学。
令狐荣松还规范了寄宿生的管理,设置了活动课和自习课,让孩子们养成晨练、白天全力学习、晚上安心就寝的习惯。为了开源节流,他又当上了学校的义务水电工、维修工,学校各种设施发生的小故障全由他解决。而且,他还利用校园空地,带领全体教师一道种菜。高寒山区冬天滴水成冰,他又想尽办法多方筹集资金为学生宿舍添置烤火炉、空调,为食堂添置回风炉。他还是学校师生、食堂的采购员,每周两次往返于五十公里外的菜市场成为令狐荣松的规定动作。哪怕再严寒的冬天,他也照旧前行,常常因负重而摔伤,给身体留下了好些伤痕。
他说,茶园小学是他的家,他把一个一个可爱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拼尽全力呵护,只为他们接受更好的教育。
用爱教育;让孩子们乐观自信
教育是带有温度的心灵与心灵的沟通,这种温度不仅来自教师,还来自于教师的一颗爱心。“教育不仅是传递知识,更是传承一份爱心。用爱教育,让孩子们光芒四射。”令狐荣松说,倾尽全力的教学,让他也收获良多。
在令狐荣松的众多学生中,有一个叫王莎莎的学生与他很亲近。王莎莎是一个腼腆的女孩,肉嘟嘟的鹅蛋脸,一笑就会露出两瓣“兔牙”,很是可爱。但这样一个可爱的女孩却有着一段艰难的身世。王莎莎的家在大山深处,父亲是残疾人,母亲有精神疾病,是村民口中的“疯子”。王莎莎身体健康,难能可贵的是没有遗传父母的疾病,但她的成绩却一直垫底,这也导致了莎莎总是闷闷不乐。为了让她感受到来自身边、社会的关心,令狐荣松常常与莎莎聊天,帮她辅导作业,更在她生日的时候送给了她一双粉色的新鞋,这让常常愁眉苦脸的莎莎终于露出了欢心的笑容。“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刻她的眼神,像星光一样清澈明亮,这件小事让孩子大受感动,之后我把她的座位调整到前排,上课再互动时,她的眼神也有了明显的不同,闪着光,有了自信。”令狐荣松说,如今莎莎的学习成绩比之前上升了不少,看到乐观自信的她,他很欣慰。
什么是幸福?对令狐荣松而言,幸福就是看着孩子们一天天茁壮成长。“就像你播种了一粒种子,这粒种子里包含着你的希望,当你一天天看着这粒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你也会收获满满的幸福。”令狐荣松说。
谈起茶园小学的现状,令狐荣松感慨颇深。他说,可能有些人会觉得,乡村小学的硬件条件很落后,其实现在乡村学校的硬件教学设施和早些年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令狐荣松尤其记得他的小时候,教室是土坯房,不暖和,光线也暗,学校也没有提供住宿。现在不一样了,茶园小学有食堂、崭新的教学楼、宿舍楼、多用厅、塑胶操场等等,山里娃也能享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
令狐荣松说:“当一名乡村教师,真的挺好,但我更希望孩子们能飞到更远的地方。我所教的孩子,他们最渴望和最缺的就是开阔的眼界。
时代在发展,尤其近年来,令狐荣松切身感受到了乡村教育的蓬勃发展。而他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多方认可,先后获得“重庆市第四届先进工作者”“重庆市第四届劳模”、荣登年第67期重庆好人榜的“敬业奉献”类重庆好人、荣获“重庆市师德标兵”、区级“优秀辅导员”、区级“优秀教师”、区级“五好家庭”等荣誉。这些荣誉的背后,凝聚着他从教38年扎根山区奉献的心血,汇集着身为“山里娃”的他想让更多山里娃不受“禁锢”走出大山的梦想。从教38年,付出38年,他用大爱书写了大娄山38年的传奇教育故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