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石林 >> 石林发展 >> 正文 >> 正文

秀云南五一长假带他去看石林阿诗玛了吗

来源:石林 时间:2025/2/16

还沉浸在五一小长假里的你,这个假期选择去了哪里?如果让我来说,我会选择去石林,但如果让我说出我最不推荐去的地方,我也一定会说“石林”。

美丽的石林图/秀云南美丽的石林图/秀云南

约3亿年前,有一片汪洋沼泽,一望无际,任何人如果看到这片海泽都不会怀疑这里将会孕育出无限蓬勃繁盛的生命,这里的汹涌澎湃在亿万年后都会涛声依旧。

3亿年前的石林还是一片汪洋图/秀云南

然而3亿年后的今天,再看这片汪洋泽国,却真应了那句“海枯石烂”,万顷碧波随着漫长的地质演变沉入地底。原本海底的淤泥沉积被不断抬高,又被风化侵蚀,皲裂成柱,终于形成了如今极为珍贵的地质遗址,以另一种全然不同的面貌焕然新生,这里就是被联合国文教科评为“世界自然遗产风光”的喀斯特地貌王国——石林!

喀斯特地貌王国-石林图/秀云南石林是国家地质公园图/秀云南

为什么说我不推荐去石林呢?并非因为石林贫瘠,让人难以游赏。事实上这里被誉为极为罕见的“世界地质公园”,奇石峥嵘、群峰盎然的特殊风景铺展出最为壮丽的山岗野性,梦幻般的玲珑溶洞,叠水浩荡,飞瀑流长。摊开石林这张地图,处处都是景观,3亿年沧海桑田,才成就了这番岩峰巍峨,这样的奇伟赞叹不应该成为我口中的不推荐啊!

石林处处都是景观图/秀云南奇石峥嵘、群峰盎然的石林图/秀云南

其实是因为我的私心,有一句话叫: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当我们看待同一个石林时,别人看到的大多是它的千峰竞秀,我却最喜欢它背后的故事人情。

在石林有许多的传说图/秀云南

任何美丽的事物都能让人欣赏,然而只有背后的那些故事才能打动人心。石林是需要带着想象力去游玩的,不然那就是远看大石头,近看石头大,反反正正都是石头!可能玩回去都会很不友好的评论一句:那儿只有石头,没什么好玩的。所以我不推荐所有人都去那里,不是每个人都会带着心去到每一个地方,不是所有人都有耐心去倾听石林。

充满故事的石林图/秀云南

在石林,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一户贫苦人的家里生下了一个美丽的姑娘,阿爹阿妈希望女儿像金子一样发光,因此给她起名“阿诗玛”。阿诗玛渐渐地长大了,像一朵艳丽的美伊花,绣花包头头上戴,绣花围腰亮闪闪,小伙子看她看花了眼。织麻、农活样样能干,在小伙子身旁就像石竹花一样清香。一年的火把节,阿诗玛与青梅竹马的阿黑哥互相倾吐了爱慕之情后,这对义兄妹便订了亲。

美丽能干的阿诗玛图/秀云南

没想到当地土司热布巴拉家向阿诗玛提亲,没有结果,便把阿诗玛抢走,见她不从便用鞭子打的她遍体鳞伤,关进了黑牢。阿黑知道了便翻过七七四十九座山,越过刀山火海又射死了财主放出的三只猛虎后成功救出了阿诗玛。土司家很不甘心便放出洪水,将阿诗玛卷走,阿黑挣扎着上了岸,到处都没有找到阿诗玛。他大声地呼喊:阿诗玛!阿诗玛!可是,只听到那十二崖子顶回答同样着:阿诗玛!阿诗玛!

电影-阿诗玛图/秀云南

原来,十二崖子上的应山歌姑娘救出了阿诗玛,便一同在十二崖子住下,阿诗玛变成了回声神石峰。从此,你怎样喊她,她就怎样回答。阿黑时时刻刻想念着她。每天吃饭时,他对着石崖子喊:阿诗玛!阿诗玛!那站在石崖子上的阿诗玛便应声:阿诗玛!阿诗玛。从此阿诗玛的声音永远回荡在石林,她的身影,已经化成石头,永远和她的乡亲相伴。从此,你怎样叫她,她就怎样回答你。她的声音,她的影子永远留在了人间。

阿诗玛最终化为了石峰图/秀云南

这就是石林景区里永不泯灭的回声,阿诗玛石。她优美的身姿伫立在十二崖子湖畔,看绿草在空旷处繁茂生长,看凤尾蕨在背阴处跳舞。日复一日地听着阿黑哥的呼唤,心里定是充满了甜蜜与宁静。

阿诗玛石峰图/秀云南阿诗玛石峰图/秀云南

因为地震,一块大石掉落下来,险险的卡在两座山缝间。被称为良心石,如果没做过亏心事,就可以大步走中间,如果你做过就要悄悄顺边上走,否则石头就会掉下来。

良心石图/秀云南

刀山火海!这里的石峰像刀一样锋利,当年阿黑为了救阿诗玛,翻过七七四十九座山,上刀山下火海说的就是这个地方。

刀山火海图/秀云南刀山火海图/秀云南

剑池是景区内海拔最低的地方,在剑池对面有个洞,据说是阿黑哥为了救出阿诗玛一拳打穿了山,一脚踢穿了峰,池边上与拳洞相对应的,就是一个脚的形状。

阿黑哥打穿的山图/秀云南阿黑哥踢穿的峰图/秀云南

阿诗玛已成为一代又一代彝族女子的代称,美丽善良同时又勤劳勇敢的阿诗玛象征了所有撒尼姑娘的美好形象,她和阿黑哥那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更是深入人心。如果你愿意去看看阿诗玛,叫一声她的名字,她也会回应你一声:“阿诗玛”!

来石林一定回来看阿诗玛图/秀云南

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欢迎转发收藏哦,跟随“秀云南”,去看原汁原味的云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8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