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祖师爷。木匠的祖师爷是鲁班,纺织业的祖师爷是嫘祖,餐饮业的祖师爷是易牙,娼妓业的祖师爷是管仲。那么古代衙门里的胥吏,他们的祖师爷又是谁呢?
所谓的胥吏,是指旧时官府衙门中官员的属吏,负责办理文书案牍及司法等具体事务,又叫书吏、牍吏、书办、刀笔吏。我们所熟悉的《水浒传》里面的宋江担任的是山东郓城县的押司,这个押司就是胥吏的一种。胥吏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支官场力量,特别是在清朝时期,胥吏更是为非作歹,为世人所唾弃。以至于当时清朝的名臣郭嵩焘都说:“元与奸臣番僧共天下,明与宰相太监共天下,本朝则与胥吏共天下”。
作为中国官场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胥吏的祖师爷又是谁呢?主流的观点认为,胥吏的祖师爷有有苍(仓)颉、萧何、曹参、毛姓胥吏、三郎之神等。
宋朝时期胥吏会奉苍颉为祖师,尊称为“苍王”,每年都要举办祭祀祖师的神会。根据叶梦得的《石林燕语》卷五的记载:“京师百司胥吏,每至秋,必醵钱为赛神会,往往因剧饮终日。苏子美进奏院,会正坐此。余尝问其何神?曰‘苍王’,盖以仓颉造字,故胥吏祖之”。这一时期,胥吏之所以会将苍颉认为是祖师爷,主要是因为苍颉创造了文字。
苍颉,是是古代神话传说人物,相传仓颉是汉字的创始人。东汉时期的许慎在《说文解字·叙》当中这样说道:“黄帝之史苍颉,见鸟兽蹄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苍颉也因此被尊为“字祖”。胥吏在日常工作当中,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文字,再加上他们读书人的身份,所以才奉苍颉为祖师。
明清时期,胥吏又有了新的祖师爷。这一时期的胥吏会奉萧何为祖师爷,或者奉萧何跟、曹参二人为祖师爷。明朝时期有个张岱的学者就曾说过:“吏部书办设席请萧王”,这里的“萧王”指的就是萧何,而“请萧王”指的就是设祭奉祀萧何。明朝时期,刑部有本课本叫做《萧曹随笔》,刑房的胥吏,都以本书为办案的课本。这一现象,也说明了明代的胥吏有时也会将萧何、曹参二人都奉为祖师爷。
到了清朝时期,萧何、曹参二人基本都会同时奉为祖师爷。根据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记载:“胥吏祀萧曹”。前文提到了清朝时期胥吏是当时官场重要的一支力量,也正因如此,这一时期,胥吏祭祀萧何、曹参的情况,屡见不鲜。当时有个学者叫戴璐的,他写的《藤阴杂记》卷一《典籍厅任事》当中就提到了:“北厅章奏南厅案,大库文书小库银。承发散班齐了事,瓣香酹酒祭科神”。这里的“科神”当中的“科”指法律条文、房科之事,“科神”就是胥吏之神,也就是萧何、曹参二人。
清代胥吏除奉萧、曹为祖师外,还有的会奉毛姓胥吏为保护神。当时有个叫做俞蛟的学者,在他写的《梦庵杂著》当中就提到了:“今京师六部中,亦有毛姓,相传系会稽人,曾为部中主案吏,卒后葬永定门外。凡有年久案牍,卒无可觅者,望空默祷,其应如响。三月某日,为毛君生辰,奉瓣香而称祝者,相望于道。每岁清明,部中从事者,咸携樽挈,为之祭扫,如子若孙奉祀其祖、父,不敢懈”。从这段话当中,可以知道当时有个毛姓的官吏因为在世的时候有很高的地位,所以在他死后便被京城的胥吏奉为保护神。
三郎之神也是胥吏业供奉的行业神。这个三郎之神可不是二郎神,而是三郎官。根据清朝时期翟灏的《通俗编》记载:“《史记·秦始皇本纪》:以罪过连逮,少近三郎官,无得立者。索隐注:谓中郎、外郎、议郎。按:今吏胥家俱奉三郎之神。本此。”按照翟灏的说法,这个三郎之神就是秦朝时期的三郎官。
除了三郎官之后,还有一种说法说的是三郎之神便是宋江。因为宋军有个孝义黑三郎的称号,再加上宋江是个“刀笔精通、吏道纯熟”的刀笔吏,因此有可能被胥吏视为同业先人,所以才供奉宋江(三郎之神)。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8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