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侵害的通告》。此举被广泛解读为我国对电子烟开始加强监管,《通告》发布之初,还有媒体称它为电子烟“禁售令”。
但是有媒体记者走访中小学发现,就在学校附近的便利店里,仍有学生购买电子烟。在多家电商平台,网友也可以畅通无阻地搜索和购买电子烟,注册账号无需验证身份信息。这意味着,未成年人无论在线下还是线上,都可以比较容易地购买到电子烟。
在人们认为的“禁售令”中,管理部门针对电子烟生产销售企业以及电商平台,主要使用了“敦促”的态度表述——敦促企业或个人关闭电子烟销售网站和客户端;敦促电商关闭平台上的“小烟铺”并下架电子烟产品;敦促撤回互联网上广为散布的广告……但是,“敦促”的效果如何?“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这唯一带有强制性的要求,又如何落实?被“敦促”的市场主体不作为甚至推波助澜,怎么办?一纸《通告》,并未详究。
这又如何遏制来势汹汹的电子烟,向国人特别是未成年人群体不断弥漫和覆盖?
电子烟并非如厂商宣传的那样“无害”,目前也没有充分科学证据说明电子烟可以帮助戒烟,世界卫生组织不建议将电子烟作为辅助戒烟工具。但是,打着“低毒无害”和“辅助戒烟”等幌子,占领甚至制造低龄烟民市场,正是许多电子烟产品特别是低价低质电子烟的主要营销方向。中国疾控中心年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使用电子烟的人数大约在万”,使用电子烟的人群主要以年轻人为主,15-24岁年龄组的使用率最高,大概为1.5%。他们获得电子烟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互联网。
我国烟草市场规模大,烟民占人口比例高。因此,尚无明确产品标准和监管体系的电子烟产品,受到资本和创业者青睐。他们都想在这一领域抢到肥肉,占领先机。这导致国内电子烟市场特别混乱,商品质量参差不齐。不安全添加物、烟油泄漏以及劣质电池等严重安全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和重视。而一些电商平台,明明在电子烟市场扩张中居关键环节,却装聋作哑,把社会责任抛在脑后,既不管控此类商品的泛滥销售和虚假宣传,又不审核购买者是否未成年。一旦“电子烟危害”引爆更多社会问题,试问:这些企业又该如何自处和承担?
罩在电子烟上的迷雾正在消散,一些国家“严防严管”的态度不断清晰。我们的法律系统、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业,也不该迷于利益、懒于作为,明知是“坑”还带着广大消费者往下跳——毕竟跳进去的不是几个企业的前途,而是一代两代人的健康和幸福。
网友说
JenntferYu——我就想问那些售卖电子烟的商家,如果你那正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孩子开始抽电子烟,你是赞成呢还是反对呢?如果你赞成,恭喜,你是个内心强大的家长;如果你反对,请问你反对的理由呢?毕竟你自己都在售卖电子烟。岳子——以前在吸烟界有传统的品牌鄙视链,后来电子烟从另一个维度赶超上来,免去了大家在掏烟递烟时的心理权衡。石林——作为不抽烟的女孩子,电子烟的各种口味和吞云吐雾的炫酷的确吸引着我,感觉差点就要被这种魅力拉下水。彭刚强——作为一个医生,已经转发了数次电子烟有危害的文章,还是有很多人视而不见。劝导戒烟的文章也是,很多人都评论说:吓死我了,赶紧抽根烟压压惊。有些人啊,没得救。腊月——“电子烟损害小”等说法只是“宣传策略”,野蛮生长的电子烟必须要得到有效监管。(来源:燕赵都市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9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