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掌上春城
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
让产业带着农民富
群众跟着大户强
在石林县,旭日丰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年开始深根具有石林独特优势的云耳产业,探索出了一套“公司+多级合作社+农户(脱贫户)”模式,稳定将农户利益、合作社、公司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利用大棚种植高原云耳的核心技术,不断做大产业“蛋糕”并分好“蛋糕”,在取得了云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绿色食品牌”省级产业基地等多个行业桂冠的同时,持续带动石林县户农户通过种植高原云耳增收致富,带动农户增收余万元,并新增就业人员余人,其中脱贫户户年均增收元,成为了石林县致富道路上的增收“利器”。
严选场地,孕育优质产业
年,旭日丰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姚木耳来到云南旅游,被这里的气候环境和食用菌深深吸引,当时就决定在云南尝试种植高原云耳。年10月,姚木耳和团队正式入驻石林,启动工厂化栽培高原云耳项目。
“通过与云南省农科院、黑龙江省农科院的战略合作,我们已经摸索出一整套适合云南地区集菌种驯化、菌包生产、育菌、种植等方面的成熟解决方案,申请各项发明专利43个,还培育出独有的‘高原云耳’菌种系列,取得了年高原有机黑木耳高效栽培技术集成及应用项目获得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在内的国家、省、市科技奖项10余个。总的来说,我们已制定了整套标准体系。”姚木耳说。
昆明旭日丰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打破了东北黑木耳对林业资源过度依赖的局面,形成一套利用农余产品如蚕桑木修剪过的枝条、玉米芯等种植高原云耳的生产方式。同时,每季用完的废弃菌包又可以回收处理成为有机肥还田,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还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立体种植,磁吸农户参与、
一年产3季,亩产翻3倍。从年开始,姚木耳已经在石林县长湖镇等乡镇实现了“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带动了农民脱贫致富。按照企业随着产业走、企业引领合作社走、农民跟着合作社走的思路,通过木耳专业技术培训和地理优势的宣传鼓励,激发困难群众自我发展内生动力,尽可能地将困难户联结到产业链上,保证参与合作的农户通过木耳产业增收致富。
家住石林县长湖镇蓑衣山村的张树兰是昆明旭日丰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第一批种植高原云耳的合作农户之一。两年多时间,她家已经通过种植高原云耳,盖起了小洋楼,买了私家车。今年,她开始尝试大棚种植,大棚种高原云耳一年的亩产值约15万元,毛利润5至6万元,用工成本低,净利润也相对较高。
此外,该公司为种植户提供优质菌包等生产资料,派专业的技术团队到田间地头,给合作社种植户进行一对一的技术指导,确保农户能种出符合市场要求的产品,最后公司按品质分级收购。
强化“双绑”,小木耳种出大产业
在固定了“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后,姚木耳开始了更高层次的“双绑”,双绑能让石林越来越多的人增收致富。通过两年的实践,“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培养出一批分散在多个村镇的拥有丰富种植和管理经验的专业种植户,他们成为了各村高原云耳产业的“领头雁”。通过他们又在各地建立一批村级合作社,让“领头雁”跟着产业项目走,脱贫户跟着“领头雁”走,真正实现带贫减贫和长效脱贫。
年6月22日,昆明旭日丰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都永巨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和石林县烤烟专业化服务协会在石林签订了高原云耳产销战略合作协议。在昆明旭日丰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石林县烟草公司的共同努力下,天生关、林口铺、西街口、路美邑4个村的专业化烤烟服务合作社已陆续建立了4个高原云耳合作社,并引入金融机构扶持,在半年内建成了个高原云耳种植大棚,将高原云耳打造成石林县继烤烟、人参果之外的第三大农业支柱产业。
高原云耳目前在国内餐饮、商超等渠道的销售已全面打开,并出口到日本等国,出现了一“耳”难求的局面。
但是,目前农产品生产和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依然存在,产销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能为合作社有效规避这种风险,做到“以销定产”,让合作社按市场标准和订单来组织生产,不用担心种出来的产品卖不掉,这就是石林县云耳产业能够联农带农持续良性发展的关键所在。
实践证明,只有将利益与农民充分共享才能有效激发其积极性,合作模式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下一步,石林县将继续健全“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巩固产业帮扶全覆盖成果,大胆改革,顺应新时代共同富裕主题和云南省脱贫人口三年增收行动,努力实践新型的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合作模式。石林县将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农民利益为核心,以增收就业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继续助力乡村振兴。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9347.html